天才一秒记住【久久中文网】地址:www.99lzw.com
玻尔说:“物理学并不能告诉我们世界是怎样的,只能告诉我们,关于世界我们可以怎样说。”据此当可相信,世界自有其——“是怎样的”——面目,只是我们不可能知道,即无论我们怎样观察和描述它,都注定是片面的,甚至是歪曲。而且,这片面与歪曲,并非是由于我们的观察或描述的尚不完善。
“测不准原理”也有这意思:世界原本是有准的,唯因“测”的干扰,“准”便隐藏起来。若非如此那倒怪了——如果世界压根儿就没准,又谈什么测不准呢?
可能是出此考虑,“测不准原理”被纠正为“不确定性原理”,意在强调:(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并非是由于“测”的无能,而是由于其本身就变化无常。无常即无规律,可你是怎么知道那变化是无规律的呢?你已经把世界观测完了吗?还是说,那变化绝对地超出了人的跟踪能力,所以你摸不住它的脉搏,也就看不出它有没有规律?前者明显是不可信,后者则是说它也可能有规律。故而严峻的问题是:如果有规律,所谓“不确定性”就还是要归咎于“测”,否则问题就更要刁钻些——是谁,凭什么,有权断定人找不到的东西就等于根本没有?
或许,“意义”二字有此权力。人找不到的东西,即属对人没有意义的东西,更是人无法谈论的东西,对相信“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实证主义者而言就等于根本没有。比如规律,也不过一种人为的尺度。
《上帝掷骰子吗》一书中说:“不存在一个客观的、绝对的世界。唯一存在的,就是我们能够观测到的世界……测量行为创造了整个世界。”这让我——一个物理学的门外汉,不免深陷迷茫。
首先,“我们能够观测到的世界”一语,已然暗示了还有我们观测不及的世界,或拒绝被我们观测的世界。
那么其次,“测量行为”又怎么会“创造了整个世界”呢?最多只能说它创造了一个人的世界,即被人的观测半径所限定的世界,或是人可赖以建立意义的世界,因而它当然还是主观或相对的世界;为示区分,则不得不称那“整个世界”为“一个客观、绝对的世界”。
第三,“一个客观、绝对的世界”之确在的证明是:它并不因为我们的观测不及,就满怀善意地也不影响我们,甚至伤害我们。当然了,我们无法谈论不可知的事物,但这不等于它因此就不给我们小鞋穿。
因而你可以说,一件不可证实也不可证伪的事是没有意义的,但不能说那是根本没有的。意义,是基于人的感受而为人确立的价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