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久久中文网】地址:www.99lzw.com
。不过字数要是再多,比如什么什么斯基、斯坦,什么什么夫、娃、子、郎……此地尚少,还要寻之四夷。
据说很久以前,单凭姓氏即可看出一个人的出身贵贱。不过我来丁一之后,这传统已然式微,惟India、Germany等地尚有遗风。姓氏既已良莠难辨,这一带的取名就尤其要论个高低;名,不仅显示着出身门第,也显示着一个人的品格、趣味、志向、文化素养……总之,芸芸众生之中它强调着差别,强调着不同的价值期求,甚至市场价位;不单取名,还有其他,乃至一切。
包装
故而“包装”一词日趋显赫。
其实取名也是包装,出身呀、成分呀、职称呀等等都是包装,不过是较为原始,较为粗暴、简陋、愚昧,较为乖张。惟当历史走到一步坦率的时代,一切含蓄、隐喻、羞赧才被视为多余,凡及形象、身份和地位的明标暗示这才被一语道破:包装。——多么直接多么彻底,免去多少煞费苦心的遮掩和粉饰!但,何至于耽搁恁久才有了如是之恰切的总结?料必与商业的终于翻身做主有关。不过“包装”既已名正言顺,又可堂而皇之,假冒的品牌也就难免野火春风了。个子矮的可以让鞋底长高,眼睛小的可以把眼皮做双,胸瘪的可以丰乳,肚肥的可以去脂,脸黑的可以增白,慕西人之黄发者则一染而偿夙愿……包装的手段之多不胜枚举,但就“包装”的本意而言,都算不得什么新发明,古已有之。比如有过“留发不留头”的残酷历史。比如“三寸金莲”如今想来是多么丑陋,而当初竟是美女名媛之必备。近些的,比如我初到丁一的那些年,有人在新衣上身之前先就打两块补丁,以示革命。我曾在一座废弃的古园里见过一位年轻的小提琴手,乐谱摊开在灌木丛上,衣裤为层层补丁复盖以至本色难辨——在那年代你不会怀疑这是艺丐,而要想到“君子固穷”,你不会在他脚下洒几枚硬币,而要赞叹其“贫贱不移”的铮铮硬骨。惟当时隔久远,心平气顺之后,方才看出那其实也是包装。都是包装,只不过包装的规格、式样随时代而有变迁。再比如丁一这厮,我记得他曾于某一革命风潮汹涌之年,挥锤三刻,便把家中全套的古旧家具砍出一派时尚风范,兼为自己赢得一腔革命豪情。但这仍是包装,毫无新意。
包装,乃此一带于生存之下的第二等大事。这风俗,上可追溯到亚当、夏娃失乐园的年代——比如那两片无花果叶的遮挡。下嘛,大约就要到永远。
目前怎样?较之以往惟有过之而无不及。你若来丁一一带旅行,切记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