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久久中文网】地址:www.99lzw.com
经义
属性:《调经论》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
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
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太阴阳明论》曰∶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
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满闭塞
,下为飧泄,久为肠。
《举痛论》曰∶劳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
《痹论》曰∶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本病论》曰∶饮食劳倦即伤脾。
论证(共五条)
属性:劳倦一证,即东垣所谓内伤证也。凡疾病在人,有不因外感而受病于内者,则无非内伤。而东垣乃独以饮食失节,劳役不足之病为内伤,其故何也?盖外感内伤,俱有恶寒发热等
证,外感寒热者,即伤寒也;内伤寒热者,即劳倦也。伤寒以外邪有余,多宜攻散;劳倦以
内伤不足,多宜温补。然此二者,病多相类,最易惑乱,故东垣特用内伤二字,以为外感之
别,盖恐以劳倦之伤,作伤寒之治,则必致杀人矣。此其大义,所当先辨。
一、内伤之证,东垣以饮食劳倦为言。然饮食之伤有二,而劳倦之伤亦有二,当辨如下。
一、饮食内伤之证,凡饥饱失时者,太饥则仓廪空虚,必伤胃气;太饱则运化不及,必
伤脾气。然时饥时饱而致病者,其伤在饥,故当以调补为主,是即东垣之所谓也。其有不因
饥饱,而惟以纵肆口腹,遂致留滞不化者,当以化滞消食为主,方治当从饮食门。以上饮食
二证,一以伤饥不足,一以留滞有余,治当知辨也。
一、劳倦内伤之证,有因困倦而忽然发热,或怠惰嗜卧,懒于言语,其脉缓而大,或浮
或细,而无外邪者,此实时人之所谓劳发也,单宜温补为主。有因积劳饥饱,致伤脾肾,则
最易感邪,而病为发热头痛,脉紧恶寒,类伤寒等证,此内伤外感兼而有之,是即所谓劳力
感寒证也。若以此为真伤寒,则既由劳伤,已因不足,是伤寒正治之法不可用也。若以此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