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久久中文网】地址:www.99lzw.com
冲,遭受了战火的摧残。
既然这两个地区的人民要的就是稳定和繁荣,那么他们自然而然会对侵略者拿起武器。在法国革命政府的号召下,阿尔萨斯——洛林的人民也拿起了武器,开始抵抗普奥联军——尽管他们大多数人都说德语。
在战争期间,一首叫《莱茵军团军歌》的歌曲诞生在了阿尔萨斯首府斯特拉斯堡。在这首战歌的歌词里,参加保卫战的人民都是“祖国的孩子”,他们要共同抵抗“欧洲的暴君和佣兵”。
这首诞生于阿尔萨斯的军歌,后来就成为法国国歌《马赛曲》。
1792年9月,法国革命军取得“瓦尔密大捷”,击溃了普奥联军,而这场战役的法军将领,就是阿尔萨斯人凯勒曼。
为什么阿尔萨斯——洛林的人民对法国大革命如此认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法国大革命打破了旧的封建社会的阶层,让高级军职不再由贵族垄断,让无数阿尔萨斯——洛林的平民有了晋升的机会,他们从心底里开始认同法国。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5510553.jpg" />
瓦尔密大捷
另一方面,通过政变上台的拿破仑非常重用阿尔萨斯人,阿尔萨斯人口不足法国总数的2%,但阿尔萨斯籍将领却占法军将领总数的5%。在拿破仑1814年前敕封的24名法籍法国元帅(法军军衔最高级别)中,阿尔萨斯人2人,洛林人1人,占总数的八分之一,远高于当地人口所占比例。
再一方面,法国当时在拿破仑治下,确实步入了欧洲的巅峰,作为阿尔萨斯——洛林的人,哪怕是说着德语,也更愿意从各方面认同法国,而不是当时相对落后的普鲁士。
所以,当普法战争爆发后,普鲁士的军队确实在阿尔萨斯遭到了激烈抵抗。马克思曾在《法兰西内战》中对此战描述如下:“他们不敢公然说阿尔萨斯―洛林的居民渴望投入德国怀抱。恰恰相反。为了惩罚这些居民对法国的爱国情感,斯特拉斯堡被‘德意志的’炸弹野蛮地滥轰了六天之久,城市被焚毁,大批赤手空拳的居民被杀害!”
而德国最后也没获得完整的阿尔萨斯。阿尔萨斯最南端的贝尔福尔城死守城池,抵抗普军围城长达104天,直到停战,最终被保留在法国境内。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5510412.jpg"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