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久久中文网】地址:www.99lzw.com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这首诗一开始写自己在寒冷天气中的感受:“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古人把每一个季节分成“孟、仲、季”三段,“孟冬”、“仲冬”和“季冬”,分别是在阴历的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孟冬虽然还是初冬,但华北平原和我们四川盆地的气候差异是非常大的,西伯利亚的寒流来得比较早,这个时候就已经寒气逼人了。“惨”是寒流给人的心理感受;“栗”是冻得打抖,浑身起鸡皮疙瘩,这就是生理的反应,诗人只用了一个词,就把两方面的感受都写出来了。
下面这样的句子,没有失眠体会的人是写不出来的:“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这个思妇的丈夫不在家,她孤身一人,心中有忧愁放不下,在寒冬之夜更睡不安稳,只有在床上辗转反侧,更觉得寒夜漫长,愁闷难熬,干脆起身走到庭院之中。这个时候夜已经深了,仰头一看,满天星斗。她能看到哪些星座呢?我告诉大家:这是冬季的深夜,她能够看到小熊座、猎户座、天狼星,还可能看见西边天上的织女星,看到“参宿三星”,就是猎户座那个“腰带”位置排得很拢的三颗星。一个人失眠了,找不到人说话的时候,抬头看到这满天星斗,会感到一种温暖:就是这些星星,从万古以外的距离,临照着我们,关怀着人间的疾苦。
“愁多知夜长”这样的句子,在我们的诗歌史上,在这里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美好的诗句,可以是千秋万代的代言人,我们能够理解它,但是我们想不出这么好的句子,这是古代诗人给我们留下的遗产,也是我们民族的财富,后人会反复使用它。比如苏东坡的“孤村微雨逐秋凉,逆旅愁人怨夜长”,明代《今古奇观》里的“欢多愁夜短,愁重恨更长”等等,都是从这里来的。
这位妇女仰观满天星斗,情不自禁地就开始计算日期:“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三五”是农历的十五,那是中天月满的日子;“四五”是二十号,已经是缺月将尽的时间了。“蟾兔”是月亮的代称,这里用一个代称,就避免了词汇贫乏,显得单调。蟾是蟾蜍,就是我们成都人喊的“癞疙宝”;“兔”是玉兔,这些都来自我们中国的神话传说。我们仔细看月亮,就能看到那上面有很多阴影,其中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