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久久中文网】地址:www.99lzw.com
强大信心更来源于蒸蒸日上的国内发展建设形势和秘密筹集三年的巨额战争物资。自古以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想要支撑起东西两面合计超过六十万大军的集团化军事行动,同时还要保持国内数十万大军的日常运转,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赵兴发动的这场东征西讨足以将新兴的帝国拖入无底深渊。
然而,被后世史学家异口同声地称赞为“千古第一帝”的兴和皇帝,又岂能是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之人。对于如何支撑两路大军的东征西讨,赵兴早在十年之前便开始进行周密思考和反复推演,得出的结论便是“忠诚强悍的军队、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再加上‘以战养战’的理念,足以使得远征大军能够长久地在外生存下去。”
当年攻益南路军孤军南下,从交趾登陆深入益州南部的战例,便是赵兴这种“以战养战”理论的最好实践。事实证明,正确合理的民族政策是减少阻力,保持战力的重要因素,如果运用的好,甚至可以从占领之地征召到土著士兵,进一步增强部队的战斗力。
西域之地不仅广袤无边,而且遍布凶险,如果远征的将士们没有足够强大的战斗精神和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在遭遇重大困难和挫折时,很有可能会溃败而回。让关羽、赵云和张辽三位既是狠人又是猛人的高级将领作为三路西征大军的统帅,不仅可以极大地鼓舞士气,而且也能保证各路军队绝对的忠诚。
后世蒙古铁骑之所以能够横扫欧亚大陆却没有建立起真正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最大的原因就在于错误的民族政策。以一种“一阵风”和“暴发户”式的心态来治理被攻占下来的领土,注定了结局只能是昙花一现,不能长久。
赵兴给三路大军分别设置了左右军师,郭嘉、徐庶、庞统、陆逊、法正、沮授、田豫等高级谋士们,这些年来受到赵兴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对待民族问题上不仅十分谨慎小心,而且都有一套十分厉害的手段。尤其是郭嘉、庞统、法正和田豫等人,那都是“坑爹”和“忽悠”的高手,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将所到之处的异族部落安抚的妥妥当当,替前方征战的将士们免去后顾之忧。
更为强大的是,赵兴专门让太行书院这一官办的“干部学校”为此次西征储备了超过一万名的基层后备官吏,史称“西进官员团”。只要大汉帝国的大军打到哪里,“西进官员团”便会将管理占领之地的官员们输送到哪里,这样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稳定局面,甚至让被占领之地立即转化成为大军继续前进的转进基地。
赵兴对于“西进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