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久久中文网】地址:www.99lzw.com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前一首诗的特点,是诗人自己就是诗中的一个角色,这一首就不一样了。
一开始这四句:“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不知道大家看出它的特点没有?它们好像是一组镜头,每一句就是一个画面,一句比一句在往前面走,就好像电影镜头在一步步向一个画面逐渐推近:第一句是一个远景镜头,好像隔在河对岸遥看,只看见江边一片茂盛的青草,看不到其他的细节。到第二句,画面开始清晰起来,让我们看见了“郁郁园中柳”。“郁郁”者,茂密也,原来河边是一座庭园,园中有一片茂密的柳树。然后镜头再往里面推,而且变成了鸟瞰镜头,柳树后面、花园里边的景物又呈现出来:里面有一座楼,楼上坐着一个女子,而且体态丰满。“盈盈”者,丰满也。镜头再推近,画面上的女子看得更清楚了,她不仅体态丰满,而且长得很白,而且不是那种死眉烂眼的白,是洁白而有光泽,而且坐在窗前。“皎皎”,是洁白而有光亮;“当窗牖”是坐在窗前(“牖”就是窗,也可以解释为朝北面的窗)。这四句诗,画面一幅比一幅清晰,描写一句比一句细致,完全就像是有一个摄影机在那里慢慢地摇镜头,而且是变换着角度在逐步推近。
当然,那个时候是没有摄影机的,这个“镜头”就是诗人那一双眼睛,这些诗句展现的是这位诗人出色的观察和描写能力。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不仅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还要有一个视角,一个“aspect”,从这个特定的视角逐步推进、变换,画面景物才会由远而近有序展开,不至于凌乱、跳脱。这种有内在联系的场景转换,还如此井然有序,就像现代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这么早就出现在我们古人的诗歌表现艺术中,这是非常之惊人的。
那么,这个“盈盈”、“皎皎”的女子,坐在那里干啥子呢?请大家注意,现在是柳树长得很茂盛的时候,是夏天,这个女子可能是在那里乘凉,也可能是在那里等人,等谁呢?我们慢慢往下读。
现在,诗人的眼睛再向前推近:“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娥娥”,是形容女子的美貌;“红粉妆”,是化妆的时候又用了胭脂、又用了白粉。那个时候化妆用的粉,不是我们现在女子专用的化妆粉,是小麦粉。大家不要笑,小麦粉最初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