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久久中文网】地址:www.99lzw.com
弹奏弦乐,一边唱歌,就像我们现在的吉他歌手的表演形式。这个音乐的基调是怎样的呢?“音响一何悲!”“音”是唱歌的声音,“响”是乐器的鸣响。“一何悲”的这个“一”,只是为了“垫字”,把诗句垫成五言,本身没有意义。比如杜甫的《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个“一”都是“垫字”。“音响一何悲”就是“音响何悲”,是感叹这样的唱腔和这样的伴奏,怎么如此悲伤啊!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1511Z.jpg" />
[宋]佚名 《江天楼阁图》
读到这里,可能大家都发现问题了:这几句诗怎么不押韵呢?这是因为古时候的一些字,发音和我们现在是不一样的,读古诗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个常识。这里的“阶”和“悲”,按古音读应该是“jī”和“bī”,它和前面的“浮云齐”、后面的“杞梁妻”、“正徘徊”(徊音古读“huī”),都是押韵的。
音乐是打动人的,还起了移情的作用,让表演者都进入了诗人的心中,他不由自主地想去了解,看看这位歌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怎么唱得这样悲惨?这样他就上楼了,进了那个演唱会场,边观察边猜测:“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这里的“无乃”是个倒装词,就是“那不会是”的疑问,“乃”就是“那”。“杞梁妻”是一个典故,说的是春秋时候,齐国有位姓“杞梁”的将军,战死后遗体运回国都临淄,就是现在的淄博,当时是全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他的妻子在城门口迎接丈夫的遗体,放声痛哭,边哭边唱,一连十天,不仅让所有听见的人都为之落泪,最后把临淄的城墙都哭倒了!后来的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就是附会这个典故而来的,连孟姜女的丈夫“万喜良”的名字,都是附会那位“杞梁”将军的。后来古人就用“杞梁妻”,代表那些演唱悲歌打动人心的女子。诗人写到这里,已经对这位女演员无限崇拜,成了她的粉丝了。
接下来就是具体描写这位女演员的演唱:“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清商”是清亮的高音,中国古乐曲有“宫商角徵羽”五种调子,类似于现在歌曲的调式,其中“商”调比较高;“清”是歌手的声音很清亮,显然这位歌手是女高音,她清亮的高音让诗人产生了联想,觉得歌声带起了清风,随风流播。“中曲”是曲子的中间,“徘徊”是不断重复,这一句是说演唱的中间阶段,有一段旋律反复回旋,好像心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