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久久中文网】地址:www.99lzw.com
去者日已疏,来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这首诗仍然和上一首一样,是在想人的生死问题。
一开始就是一个对比:“去者日已疏,来者日已亲。”什么叫“去”?到殡仪馆去;什么叫“来”?到产房里边来。死亡曰去,出生曰来。“日已”我们是讲过的,就是“愈来愈”的意思。什么叫“疏”,疏远,忘记;什么叫“亲”?亲切,亲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人死去以后,我们就觉得他一天比一天地更疏远了,或许他刚刚死的时候,大家还发吊唁、写文章,表示纪念,再过几年,就渐渐淡忘了,这个就叫“日已疏”。“来”的这些奶娃儿,是我们的下一代,在他慢慢成长的过程中,渐渐和长辈有了交流,感情就越来越深,这就是“日已亲”。这就像我们坐火车旅行,沿途都有人上上下下,对那些中途下车的人,大家先还要议论一下他在车上的表现;很快就有新的客人上车来,坐拢来,慢慢又熟悉起来,热络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对那个下车走了的,也就慢慢淡忘了。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出了城门一看,只见一片大大小小的坟墓。“郭门”就是城门,这位诗人可能出的是洛阳北门,所以一出去就看到了北邙山的那一片坟墓。“丘”是指那些大坟。我们知道,坟的大小是有等级的,官当得越大,他死后的坟也越大,直到现在都还是这样,坟的大小就往往预示着死者生前的富贵程度。
再仔细一看,呵哟——还有“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的。有些坟墓,年深月久之后,就没有人来祭扫了,无人来垒新土的坟墓,无论当初多么高大,都会越来越矮小,渐渐就没入平地,农夫不知道这里曾经有墓,就来开垦耕作,古墓就犁成田土了。诸位看这个正体字的“犂”,它是“从牛,从禾,象犁形”,左上是“禾”,就是小米,在这里代表种的庄稼;右上是犁头的象形;下面是牛。它是很形象的。我们从前一首诗已经知道,北邙山上是“松柏夹广路”的,松树和柏树,都是陵墓的一个组成部分,日子一久,当坟墓都“犁为田”的时候,它们也就被人砍去当柴烧了。
这一切都没有了,只有栽种在坟墓上的白杨树,在风中发出一片哗哗哗的响声,好像在为死亡叹息。这一片萧萧之声,使身当其境的人会心生忧伤,为之愁损。这就是“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杀”就是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