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久久中文网】地址:www.99lzw.com
如果“486”写得不如“286”,我们应该怀疑的是:在“486”前面,“人是否存在”?键盘噼噼啪啪地敲响着,当然不能怀疑一个血肉之躯的存在,也不能怀疑一个正常大脑的存在,但我们有理由怀疑心灵是否存在?就是说,聪明的电脑或者聪明的大脑是否联通了心灵,其运作是否听命于心灵?心灵不在,即是人的不在,一台聪明的电脑或大脑便是人或上帝的一次盲目投资。当然,并不否定聪明的作用,但写作如果仅仅是大脑对大脑的操作,则无论是什么级别的大脑都难免走入文学的穷途。文学的无穷天地,我想可以描述为:大脑对心灵的巡察、搜捕和缉拿归案。聪明对于写作是一件好事,正如侦探的本事高超当然更利于破案,但侦探如果单单乐意走进市场而不屑于巡察心灵,我们就可能只有治安和新闻,而没有文学了。
心灵是什么呢?以及,心灵在哪儿?
我记得有一位哲学家(记不住他的名字)写过一本书(也记不住它的题目),书中问道:“我在哪儿?”胳膊是我的,“我”在胳膊里么?但没有了胳膊,却依然故“我”。腿呢?也一样,“我”也不在腿里。那么“我”在心脏或大脑里了?但是把心脏或大脑解剖开来找吧,还是找不到“我”。虽然找不到,但若给心脏或大脑上加一个弹孔,“我”便消失。
“我”,看来是一个结构,心灵是一个结构,死亡即是结构的消散或者改组。那么这个结构都包含什么呢?设想把一个人所有不致命的器官都摘除,怎样呢?这个人很可能就像一棵树或者一株草了。健全的生理就能够产生心灵么?那么把一个生理健全的人与世隔绝起来,隔绝得完全彻底,他的心灵还能有什么呢?心灵并不像一个容器,内容没有了容器还可以存在,不,心灵是一个结构,是信息的组织,是与信息共生共灭的。所以,心灵的构成当然不等于生理的构成,心灵的构成正是“天人合一”,主观与客观的共同参与,心灵与这个世界同构。世界是什么?如果世界不能被我们认识穷尽,我们一向所说的世界到底是什么呢?我想,这世界,就重叠在我们的心灵上。虽然我们不能穷尽它,但是它就在那儿,以文学的名义无止无休地诱惑着我们,召唤着我们。
我在写一篇小说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悖论:
我是我的印象的一部分
而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
我没有用“记忆”,而是用了“印象”。因为往日并不都停留在我的记忆里,但往日的喧嚣与骚动永远都在我的印象中。因为记忆,只是阶段性的僵死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