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中文网

第22章 (第6/15页)

天才一秒记住【久久中文网】地址:www.99lzw.com

虑,觉得可以相信,再进一步去证实和了解。不要随便相信谣言或是不实的话。语言的价值在于它的真实性,真实的话我们可以采纳,虚伪的话则置之不理,有关的就管,无关的就不管,总要加以弄清楚,免得被人利用了而不知。

许多事情在做之前,一定要在心中加以斟酌。譬如这件事牵涉到哪些人,会不会损害到其他人的权益?这件事该不该自己去做?有没有逾越之处?最重要的是,做这件事会不会违背自己的良心,让自己感到不安。这些都是要事先考虑好,如果冒冒失失地就去做,做完了发现造成了无可弥补的损害,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要人穷尽事物之理,

阳明教人反观自己本心【原文】**补《大学》格致之意,恐人误入虚无,而必使之即物穷理,所以维正教也;阳明取《孟子》良知之说,恐人徒事记诵,而必使之反己省心,所以救末流也。

【注释】格致之章:《大学》中有“致知在格物”句,朱熹注解,指格物是穷尽事物之理,无不知晓之意。阳明:即王守仁,学者称为阳明先生,其学以默坐澄心为主,晚年专提“致良知”之说。

【译义】朱子注《大学》格物致知一章时,特别加以补充说明,只恐学人误解而入于虚无之道,所以要人多去穷尽事物之理,目的在维护孔门的正教。王阳明取了孟子的良知良能之说,只怕学子徒然地只会背诵,所以一定要教导他们反观自己的本心,这是为了挽回那些学圣贤道理,而只知死读书的人而设的。

【评析】朱子认为格物致知是要穷究事物之理,这是对知识而言,也是依经验而论,是指后天之学,而非先天之性。阳明取孟子“格君心之非”一句,而认为“格者正其不正,以归于正。”又说:“致知云者,致吾心之良知焉耳。”这也是指先天之性。

朱子之说着重在《大学》之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乃是彰明要先彻底了解事物的原理,方能修身、齐家、治国,并明明德于天下。这是就学问之用而言,所以不落虚无。而阳明的学说乃是治朱子的学说的末流,欲使学子返死知识于能辨能察的本心,然而王学末流亦不免流于虚无。

事实上,孔子早已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心镜不明,不能照物;心不照物,明而无用,心物本是合一。朱学、王学都在阐扬孔门圣教,而末流不察,流于偏重。乃有徒诵、虚无之弊,本非圣贤有差,是学入执取有误。

天地且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美女直播
新书推荐

娇媚 嚣张帝婿 乔桑秦守 恶毒女配不干了 秦凡王诗允 我真没有开变声器 畅读佳作推荐无敌六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