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久久中文网】地址:www.99lzw.com
<blockquote>山西省运城市东北二十来公里的夏县西阴村,原是一个偏僻的村落,却因李济1926年的一次考古发掘而驰誉全国。李济与同伴袁复礼经过一个半月的辛苦发掘,终于认定这个西阴村遗址是属于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的遗址,遗存中未见金属器具,却在众多陶片与石器遗物中找到半个蚕茧,上面有平整的人工切割痕。后经专家鉴定,那半个蚕茧是一种家蚕的茧。这半个在华夏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蚕茧,却因意识形态的争端,几十年来聚讼不已。</blockquote>
1927年年初,清华国学研究院考古学讲师李济和北大地质学教授袁复礼组织人将西阴村发掘出土的器物装了七十余箱,经过了艰难的长途运输,终于平安运回北京。1月10日夜,清华国学研究院召开欢迎会,教务长梅贻琦,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及全体助教、研究生与会。李济先介绍发掘西阴村遗址的情况,袁复礼插话补充,随即展示实物——
<blockquote>助教王庸端着一盒子遗物上来,其中有被割裂过的半个蚕茧。同学都伸长了脖子看。有人说我不相信年代那么久还是这样白(实际是用棉衬着);有人说既然是新石器时期的遗物,究竟用什么工具割它?静安先生说,那时候未始没有金属工具。(他)同时提到加拿大人明义士的话说:“牛骨、龟甲是用耗子牙齿刻的。”李老师拿出一块仿佛石英一样的石片,说这种石头是可以刻[割]的……<small>1</small></blockquote>
李济在1927年发表的正式发掘报告中写道:
<blockquote>我们最有趣的发现是一个半割的,丝似的,半个茧壳。用显微镜考察,这茧壳已经腐坏了一半,但是仍旧发光;那割的部分是极平直。清华学校生物学教授刘崇乐先生替我看过好几次,他说:他虽不敢断定这就是蚕茧,然而也没有找出什么必不是蚕茧的证据。与那西阴村现在所养的蚕茧比较,它比那最小的还要小一点。这茧埋藏的位置差不多在坑的底下,它不会是后来的侵入,因为那一“方”的土色没有受扰的痕迹;也不会是野虫偶尔吐的,因为它是经过人工的割裂。<small>2</small></blockquote>
刘崇乐是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对蚕茧的鉴定,应该具有权威性。但科学必须经过反复验证。于是,李济1928年重访美国时,又特意将这个标本带去,求助华盛顿的史密森研究院。那里的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