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久久中文网】地址:www.99lzw.com
在条约上签字,当时中国称之为“画押”。
画了押的当天,李鸿章登船回国。任务已经完成,没必要在日本多停留了。
但现在还不能算是卸掉了重担,国内肯定有一场骂他是卖国贼的“大合唱”正等着他。他的遇刺,使这种合唱声有所减弱,但不可能指望由此而悄无声息。
在轮船上,李鸿章仍然忙得很。
归国之后必须立刻向皇上汇报,所以要赶快起好草稿。
“我还是不去北京为好。”李鸿章思忖着,喃喃自语。
“您就称病躲起来。”儿子李经方说道。
“那你就得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
“我豁出去了!”
“我也豁出去了!”
李鸿章拿起笔来。
伏维皇上灼知时局,许息战争……
他的船舱里,煤气灯彻夜未熄。
臣昏耋,实无能为。深盼皇上振励于上,内外臣工齐心协力,及早变法求才,自强克敌。天下幸甚!……
拂晓时分,他写完了奏折。
4月20日,李鸿章一行抵达天津。他立刻派伍廷芳和科士达去北京,把那份最重要的条约签字文本投送总理衙门。
批准条约的正式文本将于5月8日在芝罘(烟台)互换。
全国各地掀起了反对批准条约的运动,既有出自忧国忧民之心的,也有李鸿章的政敌趁火打劫。
反对最激烈的当然是客居北京的台湾省民,而且有一些人特意从台湾赶来。他们的运动异常悲壮。
当时李鸿章的最大政敌——两江总督张之洞从江宁给总理衙门发电报:“恐大学士李鸿章当时伤重昏迷,李经方等人贸然承诺……”
然而,张之洞有什么好策略吗?他主张,欲废除同日本签订的条约,必须乞求英、俄等强国的援助,立即缔结密约,把新疆数城和西藏腹地割给两国做报酬。
其实,即使清政府不去恳求,列强也会根据自己的利害来决定是否干涉。
4月23日,俄、德、法三国正式干涉日本领有辽东。带头采取行动的是利害关系最深的俄国,自不待言。
三国干涉的结果,是日本不得不放弃占领辽东的权益,这就是另一段历史的开端。
正值此时,北京城里英才鳞集,各地的举人们参加三年一次的会试。其中,也有像广东康有为那样早就闻名全国的学者。
康有为号召云集北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