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久久中文网】地址:www.99lzw.com
没有异议的话,他就依此次第展开。
徐光启亲临赈灾第一线,远比千里之外的朝中大臣更为了解实际情况,而且所提之议也中规中矩,因此经过朝议之后,大体确认了他的提议和建议。
从奏折上看,以工代赈实施一个月来,收拢的流民已经数万。随着工具陆续到位,陕甘地区的垦荒工作也在缓慢而扎实地铺开了。尤其是陆续派去协助的八百名锦衣卫,在千户马麟的带领下,非常好地遏止了某些非常不红的苗头,为陕甘地区的垦荒及整个赈灾工作着实开了一个好头。
徐光启并没有埋没马麟以及整个锦衣卫的功劳,在奏折中不吝誉美之词。他甚至竟然把绝大部分的功劳都归功于马麟及锦衣卫的清廉和精干,仿佛自己完全是因人成事,自己才是沾了别人光的那个人。
皇帝陛下对此甚感欣慰,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不仅是徐光启,还有那些自己视之为可依靠的那支力量。
在奏折之外,徐光启还另外向皇帝陛下详细罗列了支出情况,工具、牲畜、以工代赈人员的费用(现实发放银钱,后改为发放粮食)以及先期支付给商户的订金,每一笔都清晰记录在案。
皇帝陛下相信徐光启肯定是照实具奏,其中不会有贪墨行为。可看到那些累计起来的庞大数字,他感到用“花钱如流水”都略显苍白。他不禁下意识地用手摸了摸腰部,似乎是要把自己的钱袋子捂得更严实一点儿。
徐光启还说,自己已经老迈,精力有限,顾得了这头肯定就顾不了那头,因此请皇帝陛下选派得力之人赴陕西协助自己。
这个话题几乎在每次的信函往复中都要提及。皇帝陛下开始还以为是老臣偎谤,所以就一再声明,自己的信任不会因为些许瑕疵和别人的指摘而有所更移。
皇帝陛下还曾暗指其子徐骥可当此重任,便于徐光启免于掣肘。没想到不提这个也就罢了,一提要让徐骥掌出纳之责,徐光启竟然更加的诚惶诚恐起来。若是当着皇帝陛下的面儿,他恐怕真的要以头抢地了。
当时皇帝陛下还不太明白徐光启为何反应如此强烈,后来也就慢慢理会了其中的道理,才知道徐光启并非完全为自身考虑。唉,真是老臣忧国啊!有这样的股肱之臣,大明王朝何虑度不过难关!
最后徐光启向皇帝陛下汇报说,经过与在陕西西安的汤若望多次协商,终于达成了一致。汤若望同意在没有先决条件的情况下,为大明王朝提供各方面的人才。
此前汤若望的态度是相当固执的,一定要大明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