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久久中文网】地址:www.99lzw.com
一地步,其实已经超出蒋介石的控制了。
张学良和他的东北军虽然宣布“易帜”归顺中央,但东北的军事、经济、政治均高度自治,蒋介石最多只能有个“建议权”。这一点,从1931年12月锦州的丢失就能看得出来——12月,日军主力开始围攻东北的锦州,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多次致电张学良,于公于私,都希望他能积极防守,但张学良最终选择了撤退。
所以,张学良晚年在自己的口述历史中也承认得很坦诚:“我作为一个封疆大吏,我要负这个责任。不抵抗,不能把这个诿过于中央。”
但蒋介石同时又是矛盾的。
9月18日,蒋介石所乘的“永绥”号军舰之所以开往南昌,是因为蒋介石要亲自坐镇江西,“围剿”红军。
就在“九一八事变”七个月前,蒋介石刚刚调集30万大军,对共产党的瑞金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他在《告全国将士书》中表示:“赤祸是中国最大的祸患!”
所以,即便到了1931年11月30日,蒋介石发表演说的内容,不是如何收复东北,而是那句大家后来都知道的“攘外必先安内”。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640948.jpg"/><h5>1931年11月30日,蒋介石首次提出“攘外必先安内”</h5>
作为一个国家的首脑,蒋介石清醒地认识到了中日必有一战,但他也明白,面对强大的日本,当时的中国是有多孱弱。所以他选择一拖再拖,能拖就拖,首先要“把家里打扫干净”。
就这一点来说,尽管对问题严重性的认识有所不同,但蒋介石和张学良在1931年9月18日前后,对日本人采取的态度其实是一致的,那就是两个字:
忍让。
<h3>5</h3>
1931年,中国人如果不忍让,究竟会怎样?
按照蒋介石和张学良的估计,日本人会就此找到借口,不断增兵,最后全面入侵中国。
那么忍让了,又产生了什么结果呢?
1932年,日本人“请”出了溥仪,成立伪满洲国,企图坐实侵吞中国东北的事实。
1933年,日军攻占热河省,并攻击长城各个隘口。《塘沽停战协定》签订,中国军队被规定只能待在长城以南,等于变相承认不会去收复沦陷的热河省和东北三省。
1934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