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久久中文网】地址:www.99lzw.com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这一首诗仍然是表达闺中少妇对丈夫的思念。
它从月光开始写起:“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罗床”又叫“匡床”,是一种三面都用短栏杆或者挡板围起来的老式床。这个“纬”通“围”,就是指匡床三边的围栏。这位思妇月夜难眠,看着月光越来越明亮,入室照床,这就更睡不着了。这样的写法,不仅能增加诗歌的场景美,而且是很符合生活常识的。月夜对睡眠的影响,有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原因。首先是明亮的月光会形成光干扰,这是物理原因;其次是月光会影响心情,让人更难平静,这是心理的原因。这个心理原因也是有科学根据的。大家知道,海洋的潮汐现象是和月亮密切相关的,月亮的引力在影响潮涨潮落。人的身上,封闭的血液循环系统也是一片海洋,它也会受到月亮引力的影响。据统计,有两类事情在月夜发生得特别多,一是爱情,一是凶杀,因为这两类事情都和激情有关,而月亮会激发人的情感状态。激情难抑,自然就不易入睡,何况诗中的人物又是一位丈夫远行、独自在家的思妇。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忧”和“愁”是两件事:“忧”是为她出门在外的丈夫担忧,比如他晓不晓得天寒加衣呀?有没有生病呀?路上累不累、吃得怎么样啊?……有种种挂念,这个就是“忧”;“愁”是她自身的焦愁,她独自在家有种种郁闷和烦恼,又无人诉说,所以发愁。“寐”的本义是浅睡眠。忧愁在心,明月在床,她实在无法入睡,只好“揽衣起徘徊”。这个“揽”写得多么细致啊:她就随手一伸,把挂在匡床边上的衣服这么轻轻拽过来,这就是“揽”,它既描摹了这位少妇起床的轻柔和慵懒之态,也让我们知道她在日常生活中是很细心的——要是像我们有些人睡觉,衣服脱了就随手一丢,等你起来的时候就不可能是这么随便一“揽”,那就要“找”,说不定还要东瞅西瞅地找好一阵!读诗需要细心体会,要能够进入诗歌描写的场景,才知道这些动词用得之传神。后面的“徘徊”又是一个叠韵连绵词,是形容这位少妇下床之后最初的动作,是在室内走来走去,绕室踱步。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这两句诗写得非常委婉,既是在设身处地替她丈夫着想,又很含蓄地暗示说“还是该早点儿回家”。“客”就是她远行在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